只要是地下室就有氡气吗?——中国大陆地下室氡气现状分析

氡气(Radon)是一种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放射性气体,由地壳中铀、钍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。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尤其在地下空间中更容易积聚。那么,是不是只要是地下室,就一定会存在氡气?中国大陆的地下室氡气情况又如何?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权威数据,为您详细解析。一、氡气的来源与危害氡气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铀、

氡气(Radon)是一种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放射性气体,由地壳中铀、钍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。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尤其在地下空间中更容易积聚。那么,是不是只要是地下室,就一定会存在氡气?中国大陆的地下室氡气情况又如何?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权威数据,为您详细解析。

一、氡气的来源与危害

氡气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铀、镭的衰变过程。它可以通过地基裂缝、建筑缝隙、地下水等途径进入室内,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地下室中更容易积聚。氡气及其衰变产物(如钋-218)被吸入人体后,会释放α粒子,损伤肺部细胞DNA,长期暴露可能诱发肺癌。

地下室氡气.jpg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已将氡气列为一类致癌物,是继吸烟之后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。

二、美国地下室氡气情况:普遍存在,区域差异明显

在美国,氡气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。美国环保署(EPA)指出,氡气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,几乎每个州都有家庭检测到超标氡气。尤其是在阿巴拉契亚山脉、落基山脉、北部平原等地区,由于地质构造富含铀、钍,氡气浓度显著偏高。

美国EPA建议,当室内氡气浓度超过4 pCi/L(约148 Bq/m³)时,应采取通风或专业治理措施。据估计,美国每年约有21,000人死于与氡气相关的肺癌。

地下室氡气的危害.jpg

三、中国大陆地下室氡气现状:区域差异大,部分城市问题突出

在中国大陆,氡气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根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监测数据,不同城市地下空间的氡气浓度差异显著:

福州:地下建筑氡气浓度平均值高达728 Bq/m³,部分测点甚至超过2,700 Bq/m³,远超国家标准(100 Bq/m³)。

温州、厦门、汕头等沿海城市地下室氡气浓度平均值在150~250 Bq/m³之间,部分点位超过1,000 Bq/m³。

上海、宁波:氡气浓度相对较低,但个别点位仍可达100~200 Bq/m³。

此外,广东省部分老式居民楼和地下室因通风不良,氡气浓度也常在100~200 Bq/m³之间,存在健康风险。

四、为什么地下室更容易积聚氡气?

地下室由于四面被土壤包围,接触氡气的面积远大于地面建筑。加之通风条件差,氡气一旦渗入,便难以排出,导致浓度不断升高。尤其在花岗岩、页岩等富含铀元素的地质区域,氡气释放量更大,风险更高。

科学治氡地下室防水黑科技防潮.jpg

五、如何防范地下室氡气风险?

加强通风:机械通风系统可有效降低氡气浓度。

密封裂缝:采用立威负压防水系统,封堵地基、墙体裂缝,减少氡气渗入。

安装氡气排放系统:如美国常见的“主动土壤减压系统”。

定期检测:使用氡气检测仪,掌握室内氡气水平。

科学防氡:采用立威防水防潮系统,重复避免地下室潮湿渗水,最大化解决地下室氡气的产生。

六、结语:地下室≠一定有氡气,但风险不容忽视

虽然并非所有地下室都存在高浓度氡气,但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地质背景,地下室确实是氡气积聚的高风险区域。在中国大陆,尤其是福州、温州等花岗岩分布广泛的城市,地下室氡气问题更为突出。

因此,无论是居民还是开发商,都应提高对氡气的认知,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检测与治理,保障地下空间的空气安全

参考资料:
 林丽珠话肿瘤,《这种气体能致癌,检测通风是防护关键》,2025-03-04
 IQAir,《什么是氡?了解这种在家中发现的危险气体》,2025-01-06
 中医穴位艾灸笔记,《氡气被确定为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》,2024-02-04
 《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地下建筑氡浓度分布》,原子能科学技术
 中国辐射防护学会,《地下工程中氨气的危害与防护措施》
 Indiana County 2018 Hazard Mitigation Plan
 Juniata County Hazard Mitigation Plan